首页> 资讯> 详情

全球资讯:经济观察丨聚焦新技术新机制 为荒漠化治理找突破口

2023-06-21 13:52:09 来源:川观新闻

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

目前,我省存在荒漠化现象的地区约152.83万公顷,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.14%。这部分荒漠化土地应该如何治理?近日,记者采访了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所长鄢武先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加大新技术和新机制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

“近年来我们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,选育并推广了披碱草、鹅观草、黑麦草、老芒麦等优良牧草品种,配合现有的林业、畜牧实用技术,基本解决了沙地林草植被恢复的技术问题,但要实现生产最大化,还要让‘最后一公里’更通畅。”鄢武先坦言,由于修复项目一般由第三方单位施工,所以在最新技术的使用上还不够“及时”,其中包括两个原因:一是施工单位对于既有技术的实施更有把握,希望降低实施风险;二是施工单位不了解最新技术进展。

为此,他建议,围绕荒漠化治理,组织成立行业或技术协会,通过培训、讲座、交流等形式,消除“信息不对称”,帮助荒漠化治理的最新技术走出实验室。

解决技术,还要理清机制。目前川西北不少地方成立了造林专业合作社,这些合作社的主体是当地农牧民,通过评议的方式参与生态治理工程,从而增加生态收入。鄢武先认为,可以在评议的基础上,增加更多参与生态治理工程的途径,扩大农牧民收入来源,“这也需要林草部门牵头,提高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水平。”

他还建议,荒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,可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企业提出生态治理要求,“比如能源企业,在享受当地特有资源禀赋的同时,也应该拿出资金参与生态修复,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开始这类试点,取得了不错的成果。”

林草碳汇也被视作是荒漠化治理的突破口之一。在荒漠化区域开展绿化造林,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碳均得到有效增加,增强碳汇功能的同时,也可为富民增收创造潜力。

探索符合川西北特色的荒漠化治理新模式

“荒漠化治理重点,包括既有治理成果巩固和关键难点突破两部分。”鄢武先告诉记者,治理重度荒漠化土地,从项目开始到取得成果,需要超过20年时间;中度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周期也在10到15年。

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创建,打开了荒漠化治理的“新局面”。“我们在参与编制国家公园创建方案的时候,就考虑到了川西北荒漠化治理任务。”鄢武先认为,创建国家公园,给川西北荒漠化治理工程增加了一个“硬性约束”,就是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川西北特色的新发展模式。

“新”主要体现在项目内容新、治理模式新、认识水平新三个方面。

新的项目内容,不再局限于荒漠化治理本身,还要将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进去。“目前主要采用生态护林(草)员、造林专合社等形式解决养护难题,从长远看,还需要探索更多形式,一方面降低周边社区参与治理项目的门槛,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对照国家公园创建需求,因地制宜创造更多公益性岗位。”

新的治理模式,需要将项目“连点成线”“以线带面”。“过去我们总是就项目谈项目,而国家公园是一个开放空间,要求我们打开思路,将不同的项目联接起来,形成保护网,提高综合治理能力。”

新的认识水平则要求提高宣传科普力度,增强荒漠化区域周边农牧民的防治意识。“从目前取得的成果看,主动将‘超载’的牲畜‘降’下来,不仅不会影响收入,还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,要把这笔账给周边农牧民算清楚。”鄢武先认为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工业和信息化部:将持续开展“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”专项行动_今头条
下一篇:最后一页